淋巴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群体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最专业股票配资论坛,完善淋巴瘤患者专科化管理体系成为临床亟待推进的重要工作。
在9月15日世界淋巴瘤日到来之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了淋巴瘤治疗中心,为淋巴瘤患者建立专属就医通道,让患者需求得到及时、充分的回应,通过规范化、精准化的临床诊疗(早期诊断、分层治疗)与全病程管理,切实改善患者预后。
构建全周期诊疗平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全球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1%~34%。在中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5.8%。目前,虽然约50%-60%的患者经一线治疗可实现并维持完全缓解(CR),但仍有30%-40%的患者为原发难治性疾病,或在治疗结束后2年内复发,预后较差,生存情况不容乐观。
作为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近年来在科室主任李玉华教授的带领下,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靶向精准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室成立淋巴瘤治疗中心,有助于专科化整合患者诊疗数据与临床经验,为科研创新提供支撑,最终将科研成果用于临床,惠及更多患者。
据介绍,新成立的淋巴瘤治疗中心,将整合血液科普通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华南CAR-T细胞治疗中心、血液疾病临床检验中心四大功能单元,构建起覆盖“诊断-治疗-管理-随访”全周期的诊疗平台。
对付淋巴瘤的武器越来越多
对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李玉华教授表示,目前患者首次复发后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大剂量挽救性化疗后序贯自体干细胞移植(HDC-ASCT)和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仍是主要的二线治疗选择,但整体获益有限,仅40%的患者可能被治愈。究其原因,许多患者由于高龄和/或合并症无法耐受强化疗,导致失去自体干细胞移植机会,而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或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患者预后更差,并且CAR-T较长的制备周期、特殊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
靶向新药的不断涌现,为突破治疗瓶颈提供了新的手段。今年5月,靶向CD19单抗——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创新疗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这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D19单抗,为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淋巴瘤的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综合制定方案,核心手段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干细胞移植等,总之目前医生手里对付淋巴瘤的武器是越来越多,不管多难治的淋巴瘤,都逐渐从‘绝症’变成了可治愈的疾病。”
南方+记者 欧旭江最专业股票配资论坛
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