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闭幕式举办。 今年大会以创纪录的规模与全球顶尖的智慧汇聚,再次印证了其作为行业峰会的卓越影响力。通过这场盛会,所有参会者都感受到了中国AI喷薄而出的自信。闭幕式上,上海全新推出“人工智能12条”措施等一系列重磅举措,为上海加快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写下的坚实注脚。 规模与影响力再攀高峰
本届大会规模与影响力实现新跃升。在嘉宾的阵容方面,大会汇聚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余位顶尖专家,包括12位图灵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获得者,80多位中外院士,以及20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特别是全球首位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图灵奖,被业界公认为“深度学习之父”的Geoffrey Hinton教授在主论坛上发表演讲,并提出“数学智能能否会取代生物智能”的思考。
在展览规模方面,展览面积首次突破了70000平方,较上一届提高了40%,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创新型企业达到了50%。展示的前沿科技成果有3000余项。这当中包括100余项全球首发、中国首发的产品。产品总数、首发首秀都较上一届实现了双倍增。这次展会创新设置了Future Tech中小企业展,集中展现了200余个具有创新前沿、成长潜力、创业价值的初创项目。
在参会热度方面,大会的线下参观人员预计达到了35万人次,来自全球的观众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见证了这场AI盛宴。截止7月28日下午14点,大会接待了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约旦等10多个国家的156个采购团组。大会期间,总共组织了60场项目路演,共招募了225个早期创业项目现场展示交流,初创企业与投资人达2000人次的有效现场对接,现场触达的意向客户有1200+人次,大会在促进国际合作与赋能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WAIC折射中国AI的时代强音
在闭幕式上,首形科技创始人胡宇航与Pokee.ai创始人朱哲清等人作为亲历者,分享了他们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的新洞见与新探索。
胡宇航捕捉到了具身智能的快速演进。他感慨道:“今年,我感受最大的变化是,到去年仍然依赖移位器的人形机器人,到今年大多数已经能够完成独立行走,并且在展览、零售、接待、家务、物流分拣等场景常态化部署。”
他认为,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发展的路径正变得日益清晰,“在这过程中我们尤为需要开放、活跃、耐心的生态,而WAIC正为我们提供了技术交流和产业对话的平台。”
朱哲清的感受则印证了中国AI“肉眼可见”的落地速度。他分享道,从一进展场开始,几乎每一个展台都能看到新的Agent、Demo、模型、芯片或工具链,每走几步就是一个首发的模型,或是刷到一句“我们也能做这样的模型”。他从中感受到了一个特别强烈的信号:中国的AI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向世界、推向应用。
他的分享引发了在场不少嘉宾的强烈共鸣,他表示:“今年WAIC给我不一样的感觉,是从‘中国要追上世界’变成了‘中国可以定义世界’。不管是技术路径、开源生态,还是产品形态,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正在往外走,它们是原创的,而不是复制别人。”
上海发布系列重磅举措加速AI产业发展
为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上海市全新推出“人工智能12条”措施,发布《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暨基金小镇,旨在建设低成本、高智力密度的创新集聚载体。
加速人工智能生态构建离不开完善的金融赋能体系,而加强CVC基金建设正是这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会上还发布了上海市人工智能CVC基金,该基金包括模型、语料、算力三个要素,首期总规模为30亿元。
为贯彻落实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要求,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移动(600941)深化战略合作,支持中国移动在上海成立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立足九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等技术积累优势,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中国电信(601728)与上海市政府就共建“智云上海”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民生的深度融合,智云上海是中国电信在人工智能时代,为城市建设的智能基础设施。让企业发展所需的算力,随需而行,让产业发展所需AI,随取而用。
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构建创新活跃、要素完备、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配资好评配资门户,是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会上,一批重大项目进行了签约。
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